18
2018-01
2017年,小间距显示屏,越战越强,霸者地位坚不可摧。2018LED小间距显示屏将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小间距LED显示屏行业发展中涌现的几个重点关键词值得为大家剖析解读。
关键词一:COB
今年以来,小间距LED显示屏领域,技术突破的重点不再聚焦于像素间距的减小,行业创新的思路逐渐聚焦于上游,推动了COB这种封装方式开始在小间距领域施展拳脚。
COB直接将LED晶元焊接于电路板,再加上一层光学硅胶的保护外壳,对于晶元防潮、防磕碰、散热、稳定性更加有益。并且,由于不存在SMD需要采用的回流焊工艺,更进一步提高了面板稳定性。在1mm以下小/微间距领域,COB在制造成本上也具优势。
近年来COB封装的关注热度不断攀升,一些终端制造商相继推出基于COB的应用,并已在以指挥调度中心为代表的高端应用中斩获不少项目,更向世人展示了其在数字化影院、数字影视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行业对于技术导向的选择,将很可能对LED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二:microLED
micro-LED是基于微小的LED晶体颗粒作为像素发光点。采用数十微米级的LED晶体,实现0.5-1.2毫米像素颗粒的显示屏。
相对于小间距LED显示屏的普及化,mini-LED的即将到来,micro-LED似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最大的技术障碍在于“巨量转移”环节,而业界目前对于这一问题尚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在传统小间距LED已面临更小像素挑战,而micro-LED尚未解决技术和成本难题的背景下,mini-LED先行一步。
当前micro-LED的应用方向主要集中于亮点,其一是大尺寸显示应用,如索尼的小间距大尺寸高分辨率室内/室外显示屏,三星计划于2018年推出的150英寸micro-LED电视等。其二是以VR设备、智能穿戴为核心的小尺寸设备,如苹果公司的Apple Watch。
关键词三:电源信号双备份
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将行业热度推高,带动了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值得关注的是,小间距LED在各类重大会议、赛事上频频露面。
作为高精密设备,用户对于小间距LED屏的需求除去显示效果的优异外,还伴随有稳定性方面的考量。因此,小间距LED显示屏作为会场主屏时,其稳定性考核是重中之中,“不能黑屏”成为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关键一票。
正因如此,杜绝黑屏现象成为屏企研发的核心诉求点,由此也带热了“双备份”设计热潮。屏蔽黑屏问题,其实就是防止信号和电源的意外中断,因此,电源和信号的双备份成为当下不少屏企针对高端市场产品的设计准则。
如市场上常见的Voury卓华微间距系列,均具有双电源冗余备份功能和双路信号热备份功能。
微间距LED显示屏单元支持双冗余电源供电,在某一路供电电源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自动切换至另一电源供电,可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从而保证供电的安全性。